企業郵箱 | OA入口 | ENGLISH
紅網報道華升集團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新聞
紅網時刻新聞客戶端于2016年1月17日發表了題為《華升集團:苧麻技術填補國際空白 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新聞,現將全文轉載如下(原文鏈接:http://moment.rednet.cn/rednetcms/news/20170117/715247.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winzoom=1):
華升集團:苧麻技術填補國際空白 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月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湖南華升集團一項目斬獲二等獎
湖南華升集團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證書照片
紅網長沙1月17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郭志強)1月17日,紅網從湖南華升集團獲悉,公司的“苧麻生態高效紡織加工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也標志著湖南苧麻產業技術實現新的突破,填補國際技術空白。
“作為是我國苧麻產品的龍頭企業,我們此次斬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不僅是公司堅持改革創新,把創新驅動作為發展根本動力的結果,也是公司加快提質增效,以工匠精神傳播苧麻文化的新嘗試。”湖南華升集團董事長劉政接受紅網采訪時透露。
科技創新驅動妙手解“亂麻”
中國的苧麻產業,湖南省就占據了半壁江山。苧麻的天然特性契合現代社會追求健康、環保、天然的生活方式,由苧麻為原材料所制作的家居家紡、服裝服飾產品已成為這十幾年來的消費熱點。
目前,作為我國苧麻產品的龍頭企業,湖南華升集團已連續多年在全國苧麻紡織行業創造了品質第一、市場占有率第一、進出口總額第一、利稅總額第一的業績。
在今年1月9日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湖南華升集團項目的獲獎成為“世界苧麻在中國,中國苧麻看華升”這一俚語的最好注腳。
然而,由于苧麻在整個纖維領域的占比太小,生產設備陳舊、術落后、產品單一,苧麻產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加之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驅動,導致市場對輕薄型麻紡產品的需求增加,市場更傾心于更輕薄滑潤苧麻纖維面料。
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如何解開這一團“亂麻”,提升產品附加值?
“公司充分發揮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及苧麻行業唯一院士工作站的平臺作用,啟動‘苧麻生態高效紡織加工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這一科研項目,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引領產業升級,推動苧麻傳統產業升級再造。”湖南華升集團公總經理李郁介紹說。
對此,湖南一位苧麻產業的技術人士分析指出:“苧麻紡織工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和自主技術,國際上沒有先進成熟的技術與設備可借鑒,因此我們要不斷加快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步伐。湖南華升集團此次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就是依托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的成功嘗試。”
產學研攻克技術難關填補國際空白
苧麻這種特色纖維的產量只占所有纖維總量1%,且產業都集中在中國。苧麻纖維技術的開發包括整套加工設備的研發,國際上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資料和成果,也沒有哪家設備廠家愿意身先士卒。
“問題從市場的角度提出:我們要做什么樣的東西,要做這樣的東西,我們需要達成怎樣的技術創造和改造?從原料開始,紡紗有問題,織造有問題,一系列的生產環節問題,每一個工序環節都存在技術攻關難點。相關技術攻關這不是一天實現的,而是這么多年來積累研究出來得成果。”劉政坦言,在整個項目的研發過程:邊生產邊尋找問題,邊提升邊總結經驗,經歷多年研究沉淀而成。
技術的突破,只有親臨其中才能體會背后的艱辛。理論的突破是一方面,但實現產業化應用更為重要。
通過艱苦的科研攻關,湖南華升集團項目最終突破加工的關鍵技術瓶頸,形成了五大技術創新點:生態高效生物化學一步脫膠技術、苧麻纖維光潔化紡紗技術、苧麻高效織造技術、苧麻織物染整技術、高支低膠苧麻新品種培育技術。
相關信息顯示,“苧麻生態高效紡織加工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17項,已建成2條產業化生產線,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脫膠時間縮短57%、能耗下降38%,廢水COD降低43%、用堿量減少60%,膠質脫凈率提高13%,洗滌耗水量減少48%,殘膠率降低38%。
上述苧麻產業技術專業人士認為: “這一次我們真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實現了通過創新驅動推動苧麻傳統產業向中高端轉型升級。這有助于中國苧麻技術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穩步提高。這項技術突破使中國具有苧麻纖維面料的國際影響力,也對推動紡織行業技術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壯舉:苧麻項目技術一旦獲得鑒定,就填補了國際空白,領先了國際水平!”